皇冠体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区县动态

区县动态

文安:让净化、绿化、美化成为城乡发展底色

2021年06月11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陈正 通讯员 王猛 字体:  

清垃圾杂物、清坑塘沟渠;清田间农业生产废弃物、清庭院、实行村庄三化(绿化、亮化、美化);拆除残垣断壁和临建乱建……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文安县从6月8日开始,利用一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迎七一、绽新颜、塑新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月活动,通过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整治、大会战,全面提升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经过一个月的集中整治,确保实现村街整洁靓丽、道路平坦畅通、坑塘沟渠水清草绿、积存垃圾彻底清理,全县村庄净化、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月的标准像一条条铁的纪律印在了文安县广大干部群众心里,也成为了大家的行动指南。

全民参与,直击城乡环境卫生痛点、难点。6月8日,文安县组织召开文安县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大会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月启动仪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领任务、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在古洼大地上开展了浩浩荡荡的城乡清洁大会战。

6月9日,在文安县赵各庄镇赵各庄村,镇政府工作人员、环卫工人正在对村里垃圾和枯败树枝进行集中清理,集中装车后进行统一处理。

文安县智能装备产业园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丰利北路、迎宾大道、腾飞大街等8条责任路段,民祥小区、迎宾花园和毓秀江南等5个社区,以及规划馆、文礼公园和所属12个村街等35个创城点位进行全面查漏补缺。积极与县城市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搞好沟通、通力配合,提升丰利北路、迎宾大道和12个村街环境卫生和绿化养护水平……

此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月活动中,文安县以各乡镇、农场、经济开发区为责任主体,县农业农村局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全县383个村街全部参与,深入开展“五清三化一拆一提升”,重点清垃圾杂物、清坑塘沟渠、清畜禽养殖粪污、清田间农业生产废弃物、清庭院,拆除残垣断壁和临建乱建,提升国、省、县、乡道路路域环境、实现村庄三化(绿化、亮化、美化)、市场管理规范化、镇政府所在地管理精细化。

文安县制定了《“迎七一、绽新颜、塑新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月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村民代表会、党员会、农村大喇叭、明白纸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以乡镇为责任主体,摸清所辖村街任务量,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工作台账。

县乡村联动,全县所有村庄集中开展攻坚月活动,形成浩大工作声势。各乡镇结合区域特点,建设一处特色街头小品或标志性示范点位,特别是一区三园及小务农场、黄甫农场将对区域环境的整体提升进行顶层设计,打造高标准的现代产业园区发展平台。

问题导向,抓出县域特色提升城乡格局。按照“五清三化一拆一提升”和“八无八净”的整治标准,文安县每个乡镇至少打造一条通村精品示范线路,每条精品示范线路经过省或县、乡道路和镇政府所在地,至少经过两个村街、一个市场,至少包括一个坑塘沟渠和垃圾处理点,村街内至少包括一处美丽庭院。整治活动开展期间,由县领导带队,组织各地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分两轮逐乡镇对环境整治和精品线路打造情况进行观摩拉练,并由参加观摩的人员现场打分,对排名靠前、成效显著的乡镇予以表彰,对排名后三位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

坚持补短板、强弱项。由文安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开展“回头看”,进行查漏补缺,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系列整治活动。坚持建管并重,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月活动为抓手,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确保整治成果常态化保持、长效化巩固。

各地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属地和属事责任,将此次攻坚月活动作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新时代美丽幸福新文安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来抓,“一把手”靠前指挥,一线指导,一线督导,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乡镇综合执法队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同时,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坚持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及农村“两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落实群众主体责任,广泛动员,积极筹资,提高环境整治水平。从各自职能优势发力,精心组织“小手拉大手”“美丽庭院评选”等主题活动,调动群众全面、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媒体营造浓厚氛围,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广大群众的内在自觉要求。

文安县委书记任华山表示,全县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月为契机,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抓好重点领域。紧盯关键部位,查反弹、补短板、治盲区、实基础,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全力打造通畅、文明、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着力打造独具文安特色的城市名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实实在在的新变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浏览量: 次